近年来,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,各地因地制宜,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乡村振兴路径。在新发展阶段,乡村振兴战略呈现出以下新动向。
一、产业兴旺,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
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。当前,我国乡村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。一方面,各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,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;另一方面,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,培育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,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。
1. 农业现代化:各地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,推广现代农业技术,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。同时,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,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。
2. 特色产业:依托当地资源禀赋,发展特色产业,如乡村旅游、特色农产品加工、农村电商等。这些产业既能增加农民收入,又能促进乡村经济发展。
3. 新产业、新业态:鼓励发展农村电商、农村金融服务、农村物流等新产业、新业态,拓宽农民增收渠道,提升乡村产业竞争力。
二、生态宜居,建设美丽乡村
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。近年来,我国各地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,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,提升乡村生态质量。
1.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:加强农村垃圾、污水治理,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,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。
2. 生态保护:加大生态保护力度,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,保护乡村生态环境。
3. 乡村旅游:依托乡村生态资源,发展乡村旅游,带动乡村经济发展,提升乡村居民生活质量。
三、乡风文明,传承优秀传统文化
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,培育文明乡风,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。
1.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:挖掘、整理、保护乡村优秀传统文化,弘扬民族精神,增强乡村文化自信。
2. 培育文明乡风: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,培育文明乡风,提高乡村居民文明素质。
3. 教育振兴:加大农村教育投入,提高农村教育质量,培养更多有文化、有技能、有担当的新时代农民。
四、治理有效,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
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。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,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。
1.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: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,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核心作用。
2. 激发村民自治活力:推进村民自治,发挥村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,实现共建共治共享。
3. 强化法治保障:加强农村法治建设,维护农村社会稳定,为乡村振兴提供法治保障。
在新发展阶段,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呈现出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的新动向。各地应紧紧围绕这些新动向,积极探索,勇于创新,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更大成效。
上一篇
乡村人才发展规划
下一篇
摆脱油荒,电动车解你忧